在龙山演出
龙山大核桃特有名气。
元旦刚过,听说要去龙山演出,大家特别⾼兴,这下可要痛痛快快吃上龙山大核桃了!团部和龙山镇委会联系后,去龙山演出的⽇子便定下来了。
团首长为了锻炼队员意志,派来二营段教导员带队,有一段山路让我们步行,龙山镇还特地派了一位向导。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,一路上大家连跑带颠,紧紧跟着向导,生怕掉了队!山路十八盘,一旦掉队很难再跟上。向导有四十多岁了,是个精⼲的中年人,他翻山越岭、踏雪溜冰。
一路山势壮观,从⾼处望下看,真是气象万千,山峦起伏重叠,烟雾蒙蒙,感觉整个山体摇摇晃晃地,好似浮在海面上…
大山里的太

也故意和我们捉

蔵,一会儿东,一会儿西,听向导老乡说:“娃娃们啊,那是山太大啦,山路弯弯曲曲的,走着走着就

糊啦!”其实太

始终东升西落,永远如此。
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,谁知路程不到一半儿,突然狂风大作!雪花肆

着漫天飞舞,刹那间⽩雪映蓝天的晴朗风光竟成了一个混屯世界!刺骨的寒风夹着冷雪片劈头盖脸打来,茫茫⾼山雪原没有掩避的地方,大伙儿都明⽩,无论遇到天大的事也必须要完成任务!团首长经常说:“定下的事就得做,不能影响军民关系!”
没有别的选择,只有顶风前行!我们大口大口地

着耝气,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决心和艰辛,只感到背上的服装和道具越来越重、越来越重…
顶风艰难地往前走了两个小时左右,忽然听到隐隐约约的锣鼓声:“镪镪镪——镪——镪嘁镪嘁,镪镪镪——镪——镪嘁镪嘁——”锣鼓馓子声离队伍越来越近,原来龙山镇乡亲们早就在村口等着呢!
到了龙山,队伍已经人乏马困,镇导领就张罗着先休息吃饭。
龙山四周群山怀抱,

通闭塞,条件艰苦,祖祖辈辈在牧羊和农耕中生息着…
龙山多是回族,镇上有一些小饭铺,清一⾊的羊⾁泡馍,馍馍是锅盔,锅盔的加工很精细,两寸多厚的小麦面饼,它是用上、下两只燃烧着炭火的平锅慢慢煨烤而成,这种制作大饼的工艺,在沿海地区很少见到。经过慢火煨烤,锅盔表层焦⻩酥脆,內瓤糍厚柔软,香味

人,它是跑山进大林首选的⼲粮,锅盔的制作工艺,体现了山里人细腻、醇厚的

格。
我喜

吃锅盔,特别是刚出炉的,那香那酥脆别的馍馍是比不上的。乡亲专门为我们炖了洋芋(土⾖)块,带着⽪的洋芋块冒着

人的香气,上面还飘着一层葱油花…我竟然一口气全倒进肚子里,从此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炖洋芋块了。
龙山人的

格很温和,脸上带着恬静的微笑,无论男女声音很轻。语速也不快。
正在化装,门外站満了大人和孩子,他们争着要进屋子,原来乡亲们带来了龙山的核桃、柿饼子,有的怕队员冷,还拿来了家里没有上过⾝的羊⽪袄!乡亲们在外面嚷嚷着要把东西送给我们,教导员在婉言劝阻,我听见一位大妈的轻声柔语:“这些队部的娃娃们到龙山来演出,我们⾼兴啊…”在教导员的一再相劝之下,乡亲们才陆续离去,但还是留下了核桃和柿饼子…
演出是在镇上召开群众大会搭的台子上进行的,演出很顺利,龙山人安静温和的

格令我难忘。演出进行了两个小时,台下始终是安静的,到一个节目结束后,才能听到掺和在掌声中的说话声。
第二天应镇上的热情邀请,又加演了一场。
午饭后,文艺团要离开龙山了,镇上送来很多核桃、柿饼子等龙山特产,龙山人以安静淳厚的龙山风格

送我们,是安静淳厚的龙山⺟亲孕育了她的一代代龙山子孙。
闭塞的龙山走出了大山,走向了国全,走向了际国市场,龙山盛产⽪⽑,已成为国全四大⽪⽑市场之一,名列第二。
好几年过去了,写下这段文字,为纪念龙山的宽厚与温暖。
m.mDU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