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彼岸1979文集 下章
铜鼓和修水
 铜鼓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,大山里的县城,人烟并不稠密。从浏的张坊一路过界。能感觉到海拔的渐渐伸⾼。巍峨敦厚的大山一路绵延,山⾼林密,给人自在和踏实。

 去铜鼓是很闲暇很舒适的事情,虽然隔着省界,然知道距离并不长。从朋友的闲谈中得知那是个很宁静很悠闲的所在,于是,心也自然地跟着轻柔和舒坦。我去的去年秋天天⾼云淡,关如金子般细碎,越界之后在离铜鼓县城不远的的乡村柏油路上,见到一群骑自行车的‮生学‬。一⾝的蓝⽩⾊校服,一样的青舂和年华。路旁的梧桐开始落叶,绿⾊和褐⻩相间。看他们一寸寸跳跃在光里,自是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中流转。

 铜鼓县城就坐落在大山深处稍微平坦点的一处⾼海拔的地方。站在隔故乡不远的那一处属于江西的小县城。还真有层层忘我的感触。窄窄的却是悠长的街道;有条不紊脚步轻盈的本地居民;不骄不噪的店铺老板和营业员;不⾼的建筑,朴素亲和。有微风掠过,顺着风来的方向,你可以望到似乎一年四季都长青不败的黛⾊山岭。他们来得波澜不惊,不会带给你半点突兀和莽撞。相反,他们的存在,令你更觉満当和充盈。

 喜城中心的车站,几十年前的建筑,虽有风雨的侵蚀,却也不显斑驳。倒是久远的⾊泽令人温暖和想起岁月的悠长。每天出进的中巴和长途大巴只有数得清的几趟,候车室置放的几张长椅也颇有了些年月。一些不经意的油⻩。坐车的多是本地的山民。偶有打扮时髦或帅气的,多是在外闯的后生。他们带着山城的特质远去,不时回家探亲,不尽的感慨和唏嘘。

 听说离县城不远的地方还有极致美和暖和的温泉。我没有去过,其实很想去一次的。深山老林,寒冬温泉,想想都觉得陶醉。

 修⽔却在离铜鼓几十公里远的地方,归九江管辖,然而在我看来,真正的九江市和修⽔却是风俗人情各异。九江,昌都一带跟外界联系是很多的。像庐山,鄱湖都是很有盛名的地方。而修⽔,却彷佛深闺里的少女。还有些神秘的面纱。

 去修⽔的那几天正是去年冰冻时节,雪来得厉害。车子穿行在大山雪⽔间。很有种跟平时不一样的感觉。过了铜鼓二十公里远的地方,绕过或爬过几座不知名的⾼山,到了一叫不出名的有狭长岸线的⽔库边,沿⽔库堤岸蜿蜒十几里,修⽔县城就到了。⽔库边的路很窄,茅草四合,车子穿行其间,还真有山重⽔复疑无路的况味。

 到的时候已是暮⾊四合,天不久就黑了。借着路灯和朦胧的夜⾊看到修饰县城的大致轮廓,比铜鼓要现代,也有修得很好配着⾼⾼路灯的跨河大桥。我最不会忘记的是在县城一并不起眼的中档餐馆吃的烟笋。就在县城东北山之深处采来的新鲜竹笋,用开⽔烫。再用很原始的方法将⽔分榨⼲,然后切成片,再放在竹笼里用柴火烘⼲。经过这样几道工序。烟笋就有了地道的熏香和古⾊古香的⾊泽。⾊香味就俱全了。饭店老板将烧得很旺的木炭养着的烟笋⼲锅往桌上一放。炭火的红蓝⾊火苗无尽摇曳,烟笋的热气飘,还有扑鼻而来的烟笋特有的清香。雪光照着一桌的火热,喧闹和款款温情。一年了,我总忘不了那一碗叫烟笋的菜,忘不了去年雪天时,修⽔的烟笋带给我的情味。

 如果我是个画家。也许真的会在怀旧的⽇子里画上两幅关于铜鼓和修⽔的画,一幅画上铜鼓的车站,另一幅画一群朋友围坐在以烟笋为主菜的黝黑木桌旁,雪光灿烂,炭火通红。然后,将在朋友空间看到的两句有意思的话写上:有些地方去一次就够了,有的地方确可以呆一辈子。  M.mdUxs.Com
上章 彼岸1979文集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