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难忘美丽的匡庐
游历了许多名山,总难忘庐山。“登⾼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⻩云万里动风⾊,⽩波九道流雪山。”这是唐代大诗人李⽩游庐山后留下的诗篇。庐山与大江、鄱

湖三者浑然一体,形成雄、奇、秀、险的博大气势。
我喜

庐山源自电影《庐山恋》,记得第一次看电影《庐山恋》时,我的年龄还不是很大,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纯清、可爱的形象与庐山秀美的景⾊深深留在我的脑海中。
庐山南依鄱

湖,北傍浩瀚的长江。这里有众多地垒式断块山,或零落平野,或众星拱月,或块石累积,或苍翠绵延,或如剑破长空,或如飞龙长脊,孤峰傲立如孤胆英雄,数峰并立如铜墙铁壁,其中最为雄伟、岩奇、崖险、峰秀者,则是庐山。山如纺锤,呈南北走向。站在山颠,远眺长江內外,沃野纵横,尽收眼底;遥望鄱湖上下,茫茫⽔雾,弥漫天际。因古代有匡氏兄弟在此修道,结庐居住,故又称匡山,古称匡庐。
庐山顶与众山不同,凡名山,多以顶尖、峰⾼、壁陡、路险而取胜,而庐山的顶上却是一座城市。牯岭镇,它就坐落在庐山上,是庐山上升起的一座“天城”也是国中惟一一个建在山上的小镇。
牯岭是避暑胜地,听说在骄

似火的三伏盛夏,庐山顶上的牯岭镇却是一个清凉的世界。因其上有一巨石,其状如牛,故又称牯牛岭。此镇三面环山,一面临⾕。镇在山中,山在雾中,雾在云中,云在镇中。云雾缭绕时,不识庐山真面目;


⾼照时,横看成岭侧成峰。匡庐奇秀甲天下山,満山人文让人仰慕。无意却看,岩际⽩⾐人采松;有情移步,不知转⼊此中来。山外,人间四月芳菲尽,常有此事;山中,长恨舂归无觅处,绝无此情。在此,目无障碍;到这,纵览飞云。
当年李德立租地后,便在这里建房,还把租下的土地售给其他各国的传教士。就这样,美、英、法、俄、德、⽇等十五个家国

据自己家国的建筑特⾊建起了各自的别墅。这些别墅形态各异,集各国建筑之大成,简直是一个缩小了的世界。难怪⻩培炎在《庐山》中这样感慨:“⼊其境者,恍游欧美焉。”
庐山之美,美在雾中。庐山之雾,淡雾如天边的云烟,若有若无;浓雾如隆冬浴房里的蒸汽,稠浓如粥;既便是中雾,也如平原上的薄暮,影影绰绰。雨蒙蒙、雾蒙蒙,分不清是天是地,是山是⽔。不知上下⾼低,不辨东西南北,我们仿佛也被云雾呑没。远处不可见,连近处的街道、房屋、行人都隐现在虚无缥缈之中。只有各家门店前的彩灯还在这茫茫然的世界里隐约可见,不停的闪烁,给人以神奇的感觉。真可谓半山云雾半边街,一弯彩灯一路笑。使得多少游人驻⾜遐思!
云层越升越⾼,为庐山这位娇娘披上了一层薄纱,庐山卓越的风姿若隐若现,越发的美丽了。云层也像穿上了五彩霞服,

丽无比。站在庐山峰顶向下俯视,庐山上的各种植物花木,如同天女,薄纱轻绸,在风的轻拥下,一个个的走将出来,露出美丽的⾝段,翩然起舞。忽然,一阵风吹过来,景⾊瞬息万变,仙女们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几枝松,几块像鹰像熊,啊,只要你能想象出,它可以是任何形象的峰石,又溶出溶⼊,一幅幅,有如山⽔画,笔意简洁。这风把云层吹得更是千姿万态,令人眼花缭

。站在峰顶上的我,也仿佛踏上浮云,向云海深处,飘然而去。
可惜的是李⽩、苏轼、陆游等著名文人都未能睹此胜景。若能一睹,不知会给牯岭留下多少壮美的诗篇。清末谭延回的《牯岭》耐人寻味“苏⻩朱陆不到处,涌现楼台忽此山,无数峰尖云海里,岂知培塿在人间。”
到牯岭,总不会忘记如琴湖。如琴湖,一个诗意的名字,如琴湖,一位纯清的仙女。
她爱在⻩昏时分,拿起提琴,倚在庐山宽厚的怀抱,弹奏一曲优美的恋歌。清音如⽔,


绵绵,为庐山洗去一天的劳累,为游客洗去満⾝风尘。碧⽔如镜,映照她俏丽的容颜,也揽尽舂光明媚。多少人间过客,就在这位绝⾊女子的弹唱中,醉意深浓,流连忘返。而⾝后的天桥,断了多少仙女嫉妒的目光!
“人间四月落菲尽,山寺挑花始盛开,常恨舂归无觅处,不知转⼊此中来。”那个时候,如琴湖不是湖,只是一座叫大林寺的寺庙,四周开落了桃花,诗人⽩居易常常在此咏诗。一首《大林寺桃花》,让“径花”享誉至今。
与如琴湖相距不远,遥相呼应的是径花公园。观天桥,途经锦绣⾕——

人的翠绿,没有一丝杂⾊的山⾕,似一个正昅收天地精华的聚宝盆,静静地仰视着天地星辰。公园深处,行至唐代诗人⽩居易曾居留过的地方。草堂前有一座诗人的雕像。
整个径花公园最昅引我的就是这一座雕像了。⽩居易草堂在这里出现是在其被贬为九江司马后。但是我没有看到他的悲观和郁闷,反而是许多清新脫俗的文字和思想伴随了他的一生。
⽩居易雕像极为生动实真地再现了他微微低头思索着的传神之态。只手撑腮,脸上神情似若有所思,若有所悟,若有所得,刻画得淋漓尽致。一望而知诗人儒雅大度的

怀、洞明豪迈的心态及缜密浪漫的思维。走近⽩居易,生怕惊醒了他的沉思。小心地与他合影,让自己也沾染一点点诗人曾经的情怀吧!
“弄石临溪坐,寻花绕寺行。时时闻鸟语,处处是泉声。”是啊,庐山处处是风景。
含鄱口,倚峰壁立,状如鲸口,似呑鄱湖,含⽇月星辰,含万里云天,含八百里烟波浩淼;汉

峰,禹王台处,俯首青云,一柄芙蓉顶上栽。五老峰,

连鄱湖,峰顶霄汉,李⽩此地巢云松;桃花源,康王⾕中,沿袭楚风,陶令悠然见南山。龙首崖,拔地千尺,下临绝壑;石门涧,壁立千仞,争雄竞秀。登峰寻思,江上乌帽谁涉⽔;临⾕感叹,当年歌诵人何在?月照松林,⽇染红枫。观云亭,腾云驾雾;观瀑亭,仙境溅⽟。望江亭,风卷烟⽔;望鄱亭,湖光山⾊。
“暮⾊苍茫照劲松,

云飞渡仍从容。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。”山不在⾼,有仙则名。一九五九年,⽑泽东主席到此一游,使这个“神仙洞府”更加名声大振。
⽑泽东作为一个雄才传略的政治家,其诗磅礴大气,是其他诗人难以望尘的。
他在《登庐山》诗的小序里写道:“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⽇登庐山,望鄱

湖、扬子江,千峦竞秀,万壑争流,红⽇方升,成诗八句。”全诗曰:“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茏四百旋。冷眼向洋看世界,热风吹雨洒江天。云横九派浮⻩鹤,浪下三吴起⽩烟。陶令不知何处去?桃花源里可耕田。”
m.mDu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