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一把手的威严
市委记书、长市对视着。在场其他人鸦雀无声,即使眼光也收敛了,不敢四处张望。谁知道,在这种场合,一个不经意的眼光会引起什么误会呢?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利于自己的后果呢?
长市脸⾊发青,市委记书満脸涨红。
李向东意识到,市委记书已掌握了主动权。
在这种针锋相对中,一把手掌握主动权是极容易的事,除非这一把手软弱无力。市委记书是硬汉。尽管,长市也是硬汉,但是,硬碰硬之间,就充分显示出了权力的強撼。
市委记书说,我决定,市委纪立即介⼊。整个事件的调查工作,由市委纪具体负责。
市委记书说,在整个事件的调查中,不管涉及到什么人,不管他的官有多大,不管他有什么背景,就是查到我的⾝上,也绝不姑息,一查到底。
市委记书往处走,没走出门,回过头对王秘书,也让在坐各位听到。他说:“你马上通知市委纪立即幵展工作,直接向我负责。”
长市举起手里的杯,狠狠砸在地上。
“咣当”一声。
市委记书若无其事,昂然阔步走出会议室。
大家还是鸦雀无声。谁都坐着不动,他们知道,长市已在这个事件中失去了发言权,但他们又不能有所表露。他们在等,等长市离场,等市委纪介⼊。
楼塌事件很快⽔落石出。从省城机场抓回来的承建商供认贿赂了粮食局局长,偷梁换柱使用了型号不⾜的钢筋和⽔泥。有人说,市委纪介⼊就是不一样。有人说,市委纪走的还是长市的路子。只是长市的处理方法是先拿到证据,市委纪再介⼊,这似乎更符合程序。
事情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多样,孰是孰非,谁也不说清?
然而,市里一、二把手在这样的场合,这样的层面,进行了这么

烈的针锋相对,产生了极坏的影响。在塌楼事件还没查清之前,地级市委调查组对争吵事件进行了调查。李向东便成了调查的重点对象。所以,调查组组长亲自向他了解情况。
那组长问:“你就是李向东?”
李向东点点头。
在地级市府政那边,李向东认识很多人,但地级市委这边没什么工作来往,认识的人不多。那组长是第一次见面,大家的谈话就显得很生硬,公事公办。
那组长说:“谈谈你对整个事件的看法吧!”
李向东说:“两位导领都不应该那样,都应该克制。当时,台风刚过,遇到的事太多,处理的事也太多,又都熬了夜,心情比较烦燥,顶撞几句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”
那组长不露声⾊地说:“听说,还有别的原因?”
李向东笑了笑,说:“既然,你也听说了,我就不重复了。”
那组长说:“你就不想解释一下吗?”
李向东说:“何必呢!”
那组长笑了笑说:“对我不放心。”
李向东说:“没有,没有。”
那组长说:“谈谈你对长市的看法?”
李向东说:“一句话,是个好长市,有眼光,有谋略,能⼲事,敢⼲事。对下属是放手放权放心,又乐于为下属承担责任。”
那组长问:“对市委记书的看法呢?”
李向东想了想,说:“接触不多,道听途说的话,就不向组织汇报了。”
那组长问:“如果,要调一个留一个,你是不是认为,留长市更利于工作呢?”
李向东心儿跳了一下。他说:“我们这些人,没那⾼度,看问题不全面,就不说了,组织上自然有安排。”
那组长抓住这个问题不放,说:“我希望你不要回避这个问题。”
李向东笑了笑说:“明摆着的,还用说吗?我是市府政秘书长,一直在长市手下工作,工作得也很愉快,我当然希望还在他手下工作。”
他知道不能再多说了,点到即止。
送走那组长,李向东坐在办公室里闷闷地想了好一会。
市委记书和长市争吵后,他对自己当副长市候选人已不抱幻想了,即使长市还会坚持,他知道,那也是徒劳。当副长市候选人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决定的问题,要征求各部门一把手的意见。市委记书否定了李向东,摆明了自己的态度,各部门一把手就不能不看他的脸⾊。退一步说,支持市委记书的人还支持市委记书,支持长市的人还支持长市,那么,中间那部分左右摇摆不定的人,就会看市委记书的态度。市委记书的态度明确了,这部分人就会倾向于市委记书。
现在,李向东想,不仅这副长市候选人将擦肩而过,而且,有可能,长市也将要调走。本来,李向东还有一丝儿安慰,还可以在长市手下做点事。但长市一调走,新的长市对他会怎么样?他还能大刀阔斧做事,一次次施展自己吗?
毕竟,长市是看着他成长的,了解他,

悉他,也放心他,即使他遭到非议,也支持他。这些,是任何人都不能给予他的。
李向东的机手响了,是绮红的电话。
她问:“你在⼲什么?好几天了,你都没给我电话。”
李向东说:“这几天很忙。”
她说:“那就算了。”
李向东忙说:“你别挂电话。”
她就在电话里笑,说:“别跟我打官腔,我已经不吃你这套了。过来吃饭吧。”
李向东问:“下班了吗?”
她说:“早下了。”
李向东看了看墙上的钟,果然早过了下班时间。
');
m.mDU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