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老师的悲哀
新学期开学了,⻩老师又以那独具的慧眼,发现了一个很聪明的生学,他处处爱着他这个新的发现,也观察着这个生学的习惯。⻩老师不愧为⻩老师,他那慧眼是识一个一个准。这个生学阿超又是一个他要培养的最佳人选了。⻩老师也为自己的发现而欣慰,每届生学他都能找出一个他要培养的对象。此时,⻩老师万分的⾼兴。回家,让

子给自己多做了几个菜,抿了二两小酒,甚是得意。
⻩老师是教英语的。他的口语是特别的好,和老外对话轻松自如,和说国语没什么两样。让好多生学佩服得五体投地,其中包括他深爱那一个阿超。没多长时间,阿超也发现⻩老师对他特好。他自己便不自然起来,我有什么让⻩老师值得青睐地方。
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来考验的,阿超最终还是知道了⻩老师的秘密,就是阿超的英语发音特准,音质特纯。⻩老师想法一定把这个好苗子培养出来。⻩老师主动和阿超谈了几次,课后多给他开些小灶。阿超做的很认真,没一点让老师失望的。
每天阿超就早早地起来,去

场上,没人的地方,大声朗读英语资料,时间不长便练出了口感。说英语的发音是相当的地道,让教了几年英语的某些老师,也暗叫逊⾊。
⻩老师在课上也是多让他回答问题,让他多一些锻炼的机会,有时也让他自己编一些对话,让他和他的同桌在课堂上演练,一次又一次地让⻩老师⾼兴了还想⾼兴。
⻩老师是非常忙的,处处都离不开他,家里的,学校的,生学的…,可是,⻩老师还在编一本他自己的书。人活在世界上,要有所作为的,但想象的与你实际的情况,往往是有一段距离的。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
没多长时间,⻩老师便累倒了。住进了医院。一住就是大半年。
这半年里,有一个老师替代了⻩老师的位子,继续给生学们上英语课。这个老师姓孙,生学背后都称他孙头。他的英语发音比不上⻩老师,能够比上同学们。他上课一般不提问生学问题,即便提问也是少少几句,生学很是反感,更反感的当然是阿超。其实,生学也不要那样想,老师毕竟是老师,他是用长处的,倘若,他称谓老师⼲吗呢?每个人他都有自己法子,要适应老师,老师不会自觉地适应你。
这些生学年龄还是太小,不会从反面考虑问题,总是说他和⻩老师差的太远了。说你只管去说,那有什么用,谁叫你让⻩老师病了。生学们经常和孙老师闹矛盾,生学的学习成绩慢慢地下去了,一次不一次。其实,孙老师他也烦恼啊?他也想教好啊?谁不想把自己的生学教好?没办法。
上他的课,经常有生学不来听,次数最多的要数阿超了。阿超最看不起孙老师,因孙老师对他的批评太多了,他从来没受那样的委屈,心理能平衡吗?经常逃课他的,不久就和社会的一些渣子混在了一起。不是昅烟就是喝酒,⽇子过的很是滋润,没钱了就给家里要。
慢慢地,阿超进学校的次数比牛角都稀了。他的失踪,开始还有人留意,时间一长,也就没人提了。阿超好像在这班级里永远的消失了。该上课的上课,该学习的学习,该混的混。
突然一天,⻩老师回来了。生学像炸了锅的热闹。课上,⻩老师便发现阿超的座位是空的,⻩老师很是失望,便问同学,都说他好久没来了。⻩老师心里更是一沉。
又一天⻩老师上课。阿超的座位没空上。⻩老师接着孙的课继续讲。⻩老师提问他要培养的对象,可是一问三不,让⻩老师想发火,而又庒了下去。⻩老师便沉静了下来,问阿超,那“鞋子”用英语怎么说?阿超想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,要是不回答吧?多么没面子啊?可我不知道了。脑子一转,便洋腔洋调地说:“挨着袜子!”⻩老师没听清楚便问:“你再说一遍?”阿超用他们的家乡话说:“挨着袜得!”⻩老师的脸⾊都变了。同学们哄堂大笑。⻩老师又问了他一个,说:“香蕉,用英文怎么说呢?”他还是洋腔洋调地:“剥了⽪吃!”同学们都在嗤嗤地笑。⻩老师又说:“再说一遍?”他却用他们方言说:“剥了⽪吃!”⻩老师的脸⾊特青,一头栽在讲台上…
一会儿,嚷嚷的校园里,响起了“120”的声音。
2005。03于珠海
m.MduXs.coM